(企业发展)奋楫笃行谋发展,臻于至善谱新篇

发布者:gykg发布时间:2022-02-22浏览次数:112


荣耀二十载 风雨共辉煌

奋楫笃行谋发展,臻于至善谱新篇


回首创业路 风雨共辉煌

2013年,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整合公用资源,深化企业改革”的发展要求,扬州公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后,先后完成水务板块的资产重组和非经营性资产的承接运管工作,并发起设立江苏长江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全力助推水务上市。同时,在市城控集团的领导下,公司专注提升资产质态,积极推进股权整合,经过七年发展,公司已成为一个公用事业股权管控的综合类公司,控股11家子公司,业务服务范围涵盖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管网养护、污泥处置、燃气、供热、市政工程设计、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测绘、新能源及生态环保等,截止目前,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资产总额98亿元,净资产总额42亿元

质态提升,资产管理发挥新作用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提升资产质态、助推业务发展。根据公用板块的业务分布、资产结构情况,分层制定工作方向,加快推动优质板块升级,对接资本市场,助力高质量发展;对承接资产进行结构优化,规范资产管控程序,开展市场化招租及合作经营、开发乡镇房产资源、挖掘闲置土地资源,提高资产利用率和收益率,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

信用评级,融资体系有了新发展

近年来,公司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积极主动加强银企合作,多元化探索融资渠道,为集团重点建设项目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助力,2020年初,为进一步构建完善融资体系,发挥要素平台保障作用,公用控股克服疫情影响,取得了“AA”主体信用评级,有效增强了融资议价能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发展主营,市场化进程得到新提升

为满足供排水板块和供热板块的设计需求,打通设计产业渠道,20152月公用控股出资设立扬州德道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并制定“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战略,指导并支持德道设计院开拓思维、寻求突破,坚持走市场化发展道路,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开展跨地区、跨领域合作。德道设计院先后与华北市政设计院、南京市市政设计院、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同方水务公司等名院名企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市场开拓、技术支持、人才培养、资质提升等开展全方位合作;发展主营业务,推进市场化进程,完成给排水、道路结构、热力专业设计室设置并积极开发供热业务,拓展并放大排水与供热设计市场;开拓工程测量业务及智能化设施建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标识标牌、测量测绘、智能停车场设施等业务齐头并进,营业收入逐年递增。种种举措的落实不仅满足公用板块服务需求,更是辐射周边泰兴、姜堰、兴化、高邮、宝应、仪征等县市,企业品牌价值及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企业文化,经营发展增添新动力

在全力推进经营管理发展的同时,公用控股也不放松思想政治和企业文化建设,着力提升公司软实力。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建带工建,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思想引领和学习教育,让职工树立正确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动全体职工,集思广益,通过总结提炼“企业愿景”“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理念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企业文化。开展员工敬业度调查,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逐步将企业文化与员工行为、企业制度相结合,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落地和持久深入开展,不断凝聚员工共识,增强企业向心力和战斗力。

谋划“十四五”,布局开新篇

 “十四五”期间,公用控股集团重点打造以市政设计、生态环保为主营产业。同时,加快构建完善融资体系,发展以管理和技术输出、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智能设施建设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形成各产业之间彼此协同,相互支撑的业务格局,建立创新引领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将公用控股建设成为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用服务领域的引领者。

聚焦资本运作,加快产融结合。发挥公用控股集团资产总额大、负债率低、资金量充足的优势,通过信贷融资、收购兼并、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整合资本资源和产业资源,实施“产业+融资”双轮驱动模式,实现资本的规模化和体系化。

聚焦产业扩张,推进市场化进程。实施区域扩张战略,将市政设计业务向扬州市域及苏中、苏北、安徽等地区的辐射扩张,打造国有市政设计企业品牌;做大产业规模,树立企业品牌,实现以扬州市区为中心,构建生态治理板块,开展雨污分流,扩大农村污水处理规模效应,探索开发河道整治、固废处置、土壤修复、风能发电产业;打造现代服务业板块,做优工程测量、标识制作、房产租赁产业,试点公用技术服务培训项目,推进智能化设施建设

聚焦实体运营,延伸产业链条。利用资金优势、平台优势,通过资源整合,拓展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提升市政设计资质,积极参与水污染治理、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开展院企联合,培育发展信息服务、管理和技术输出、咨询服务产业;实行实体运营,拓展工程测量、标识标牌、智能化系统业务,建设公用服务标准化培训平台,做优培训服务产业;运营符合城控集团产业发展方向的民生幸福工程、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智能设施等项目。

聚焦人才优先,筑实固本文化。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有效的激励约束体系;推进人才的培养、引进、激励等工作,改革企业薪酬分配制度,吸引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加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整体提升;锤炼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员工广泛认同的企业愿景、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等企业文化,培养员工归属感与自豪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7